《溶液的形成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03-19 19:12:26
《溶液的形成》教学反思

《溶液的形成》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,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,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,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溶液的形成》教学反思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溶液的形成》教学反思1

化学来源于生活,又走向生活。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,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洗衣服入手,展开实验探究,层层深入。学生兴趣较浓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,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,体现了化学的重要性。通过实验探究,开阔了学生的思维,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,语言表达还缺乏逻辑性。这就提醒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尽可能地让学生把自己所想的用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。受时间限制,本来学生有一些问题和疑惑想问,但教师没能给与充分的时间来解答,是本节课的不足。

总之本节课设计思路是好的,可能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尽人意,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。

《溶液的形成》教学反思2

1、教学前反思:

在本次授课中,我首先展示了各种颜色的溶液,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,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,又可以顺利的引出新课中溶液的概念。课堂中涉及到难以理解的微观过程,都用播放动画的形式使学生克服难点,了解知识的本质。学生在形成了溶液、溶质、溶剂的概念之后,又引入 ……此处隐藏6321个字……硫酸铜、氯化铜、高锰酸钾、氯化铁,接着给学生演示课本[实验9-1](为形成溶液的概念做对比铺垫)提出讨论问题:1)观察到什么现象?2)蔗糖、氯化钠、硫酸铜到哪里去了?最后形成了什么?3)后2组实验与前几组有何不同?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、溶液的组成和特征,重点强调溶液均一性、稳定性这两个特征,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。在此还要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,以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为例,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。

提出问题2:水是唯一的溶剂吗?水能溶解所有物质吗?溶质都为固体吗?一种溶液中溶质只能是一种吗?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,谁是溶剂?给学生演示课本[实验9-2] [实验9-3]再增设一组实验:向溶解的蔗糖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。学生观察完实验进行讨论,总结归纳出溶质与溶剂的3个关系。使学生了解到通常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,不论水的含量是多少,一般都把水作为溶剂。水能溶解许多物质,溶质可以是固体,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,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。所以,当不特别指明溶剂时,一般指的是水溶液。汽水中溶解的许多物质,如糖、柠檬酸、二氧化碳气体等,它们都是溶质。汽油、酒精能象水一样溶解其它物质(比如碘)。不同的物质,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;同一物质,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,这说明水不是万能溶剂。

学生在形成了溶液、溶质、溶剂的概念之后,又引入了悬浊液和乳浊液以及乳化作用的概念。将化学与生活、生产紧密联系到一起,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。最后通过几道练习题考察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,课后我又布置了课外作业,进一步巩固了本节内容。达到了教学目的。

不足之处是演示实验过程中操作太快,有些学生课下说没有看清楚实验现象,今后要引起注意。

《《溶液的形成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